“29岁,没赚够钱,不碰感情”
说出来,你可能不信。
中国还没有坐过飞机的人,
有10亿。
5亿人还没用上马桶;
尽管旅游消费能力位居全球第一,买下了全世界70%奢侈品;
仍有12.6亿中国人还没有护照。
相比网上那些说走就能走的旅行,这些数字才是现实。
30岁有多少存款算正常?
1万,10万,还是100万?
公司里来了一个应届毕业生,第一天自我介绍就说:
30岁之前,在海边全款买套至少一百平米的房子。
和涉世未深的毕业生不同,他的组长陷入了焦虑。
每当打开手机,扑面而来的都是:毕业不久,就月入过万。
慢慢地,便以为朝九晚五,不用加班,
房子、车子垂手可得,才算正常。
我不禁思考:
是不是现在这个时代,让我们觉得一切来得都太容易了?
知乎上有一个话题正被讨论:当代青年生存录。
其中一个问题是:
“24岁一事无成,迷茫焦虑,想知道该怎样从现状走出来?”
发现了吗?
我们正逐渐被别人的富足生活所麻痹。
总觉得一毕业就出人头地才算有出息;
25岁之前没有月入过万,就会被列入失败的行列。
却忘记了大多数普通人生活的原本模样。
前阵子北大硕士张根,决定去送外卖。
人们心疼:“他用尽了全力,过着平凡的一生。”
可他的女朋友,却在这时候决定嫁给他。
而且在这之后不久,张根就被一家电影公司老板看中,高薪聘请。
在网上,95%的话语权,往往只掌握在社会顶尖的5%手中。
这就是幸存者偏差。
你看到的,都是筛选后的结果;
你看到的,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而已。
之前我的一篇文章,留言区有一条点赞很高的评论:
“我,29岁,没喝过星巴克,帮家里还了40万外债。”
你会发现:关闭网络后,再环顾周围;
那些每天打车上班,一天伙食费就要一百多块的人,都统统不见了。
3年前,朱芊佩因为网友随手拍的视频走红。
身型纤瘦,却能一肩挑起千斤重担。
有人可惜她的颜值:比起苦力,认为她应该过更好的生活。
可她依然在物流业里,乐呵地做一个平平无奇的搬运工。
比起那些光鲜亮丽的高收入人群,
“朱芊佩们”才是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存在。
风雨无阻的送货小哥,餐馆里忙得团团转的服务员;
商场的清洁工,还有办公楼下的保安。
他们的生活质量,从来不以喝了几杯手磨咖啡,
打卡了几家网红餐厅来计算。
相反在意更多的是早餐要去哪家包子铺排队;
下班后去菜市场买点什么食材,做上一餐丰盛的晚饭犒劳自己。
我们常常被一些所谓的“平均”数据“威胁”:
你都一把年纪了,还这么普通。
可实际上,这些数字背后,都是巨大“骗局”。
简单举个例子:月薪3000和3万的人,放在一起算平均数;
人均月收入通通过万,可实际情况确实相差甚远。
而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来看:
当你月薪超过了5000元,就已经超过了全国79%以上的劳动人口。
我想告诉你的并不是“你不需要再努力了”;
而是:你其实已经很棒了,不用过得那么紧张。
看了一个视频,夕阳透过公交车前挡风玻璃,照进车内:
“曾以为30岁很遥远,96年的我已经24岁了,
可惜相貌平平惊艳不了谁的岁月,却晃晃荡荡过了小半生。”
评论区没有人为他加油,而是在说自己的故事,为自己打气。
“我已经27岁了,公务员没考上,想去的公司没去成,
回家找了个4000块的工作。
不过没关系,现在开始健身减肥,公考争取上岸,
30岁前成就更好的自己,加油!”
“虽然未来不知道怎样,但我很爱护士这个岗位,未来可期!”
我见过许多人在半夜爬上山顶,只为等待第二天的黎明;
却总在黄昏时忙着赶路,把夕阳丢在脑后,
忘记了日暮其实也一样值得被珍惜。
最近我多了一位眼熟的读者。
从今年三月她辞职后,每天都会打卡专业证书的复习进度。
眼看着存款一点点变少,群里同学的学习反馈比自己更完善,
她总觉得自己哪方面都不如别人。
直到昨天来说:
“今天我才发现自己的优势:
2年的工作经验,让我对800字评论信手拈来。
原来毕业这两三年,我没白忙活,终于有点自信了。”
世界很大,你的注意力,不必只聚焦在社交网络上;
也不要相信那些从美国回来,刚下飞机的毒鸡汤。
毕业时我爸对我叮嘱过很多事,唯有一句我记得格外清楚:
人生是场马拉松,不同的是,每个人到终点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勋章。
期间你一定会有落后的时候,但别因为这一刻放弃;
因为后面你一定还会有超过别人的机会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